一條穿越中央山脈,回顧台灣500年歷史的道路~浸水營古道
浸水營古道,南臺灣閱歷最豐富的古道,隨著歷史,經歷過原住民、日本時代、清朝、國外宗教的傳遞,到國民政府,是 500 年來使用頻率最高的古道。浸水營在臺灣所有橫越中央山脈的古道裡,嶺點最低,稜線平緩,而且這裡擁有許多稀有植物,是一條生態與人文深度並具的步道。
★排灣族部落:排灣族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總人口數約八萬七千多人。
排灣族最引人注目的是華麗的服飾。之外,有嚴格的階級制度,大致分為頭目、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階級制度為世代所承襲,排灣族為兩性平等的社會,家族的財產、權利由長嗣繼承,其於兄弟姊妹於結婚後搬出本家,另立家屋、家名。
★魯凱族神山部落:
霧台鄉正如其名,是個雲霧繚繞的美麗仙境。因為位處中央山脈,平均海拔在一千公尺以上,所以成了全屏東最高的鄉鎮。而此地得居民主要都是魯凱族人,所以能見到許多迷人的魯凱風格建物。
神山部落是霧台重要的魯凱族部落之一,部落內處處可見代表魯凱族的百步蛇、百合、陶甕等圖騰意象,就連街屋建築、巷弄階梯等,也多使用石板來建構,讓神山部落呈現強烈又豐富的原民藝術氣氛。
但不同於其他部落的是,神山部落力推餐飲文化體驗,讓遊客從食材的取得到製作成為桌上的料理,都能深入參與,藉此來了解部落的實際生活。
禮納里部落:
主要由瑪家鄉瑪家村、三地門鄉大社村、霧台鄉好茶村居民組成,其族群分成排灣族與魯凱族兩族。
歡迎來自全台灣的貴賓!
0900 高鐵左營站集合出發
前往屏東禮納里部落巡禮。
禮納里部落:主要由瑪家鄉瑪家村、三地門鄉大社村、霧台鄉好茶村居民組成,其族群分成排灣族與魯凱族兩族,簡介如下:
瑪家鄉瑪家村:
族群屬排灣族,本村早在北宋朝代,瑪家部落就已經存在了,因此位高權重的瑪家社大頭目,更名列整個排灣族五大頭目家系之林。
三地門鄉大社村:
族群屬排灣族,居民原住在「大巴拉沙」,由世襲頭目掌管社內祭祀,是三地門鄉居民的發源地。目前的大社村存在約有三百四十年左右,是由達瓦蘭(Tavalan舊大社),遷過來的,目前尚存有遺址。
霧台鄉好茶村:
族群屬魯凱族,意謂「雲豹的傳人」譯音,魯凱族好茶舊址有六百多年歷史,是霧台鄉好茶村魯凱族人的舊居,由於保存完整石板屋部落建築,被列為二級古蹟。
12:00〜13:00享用午餐
13:00〜16:00魯凱族神山部落巡禮
深藏在群山之間的神山,感受屏東霧台魯凱族生活藝術與部落幽靜。
神山部落散步:耶穌聖心堂旁是部落的活動廣場,廣場前方有百步蛇、陶甕、百合花等圖騰,是魯凱族等部落常見的重要象徵,
造訪頭目的家:魯凱族是階級制度嚴明的社會,頭目身分就像古代皇帝一樣神聖不可侵犯,頭目家屋外裝飾著只有頭目才能享有的圖像和雕刻,近百件野獸頭骨裝飾在牆面上,還有十數件華麗非凡的部落頭飾點綴四周。
神山愛玉:滑滑嫩嫩如水晶般晶瑩,永遠熱情迎賓。還有歷經山林洗禮的魯凱咖啡、小米甜甜圈、竹筒飯、山芋頭,一定要逐一品嘗體驗,才算真正進入魯凱之鄉。
岩板巷裡的魯凱:蜿蜒在部落間的岩板巷,是一條旅人必訪的藝術巷,以陶壼為指引,連接著藝術大師、也連接近市井小民,他們把藝術藏在生活裡,提醒著旅人,步伐必須是悠悠漫漫,才能一睹俯拾皆有魯凱特有的生活藝術。
今晚住宿枋寮鄉枋客文旅飯店。
0730 飯店出發
0800 歸崇派出所辦理入山證
0830 浸水營古道西入口(大漢林道23.5K處)→屏東與台東交界的州廳界→浸水營駐在所→途中涼亭休息、午餐便當→古里巴保諾駐在所→出水坡駐在所→木炭窯→新姑仔崙駐在所→木拱橋-終點姑仔崙吊橋→加羅坂部落→出口。
浸水營古道是大清帝國統治臺灣末期興建東西兩岸的三條通路之一,又稱三條崙古道,西起屏東枋寮鄉水底寮,越過中央山脈東下臺東縣達仁鄉,在大武鄉出海,全長47公里,是臺灣使用頻率最高也最長壽的古道,早年原住民與漢人在這條通道進行交易,也是平埔族馬卡道人移居臺東的道路。後來受到「牡丹社事件」影響,清廷為開山撫番,派遣兵工開闢越嶺道。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姑仔崙舊社」、「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清代營盤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1500 浸水營古道挑戰成功!
1700〜1830晚餐
18:30〜19:00賦歸高鐵左營站
結束快樂的兩天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