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集合於桃園國際機場,經香港轉機飛往巴布亞新幾內亞。
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摩勒斯比港 PORT MORESBY。
巴布亞新幾內亞共約600餘個大小島嶼,包括所有島嶼面積是46萬平方公里,人口700萬人。是大洋洲面積第二大,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澳大利亞,屬英聯邦成員國。為赤道多雨氣候區,形成一個個熱帶雨林,其國土多被山和熱帶雨林覆蓋。在生物上相當豐富,植物方面都主要是一些高達數十米的闊葉樹木,而動物方面則主要以鳥類和靈長類動物為主。極樂鳥(天堂鳥)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特有的鳥類,被繪在其國徽中。澳大利亞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最大合作國,1975年獨立後援助了巴布亞新幾內亞約110億美元。
今晚將在機上過夜。
今日上午搭機飛往內陸大城-果洛卡 Goroka。
果洛卡,或譯戈羅卡,東高地省省會。歷史上以盛產咖啡與金礦而知名,海拔為1600米,天氣十分宜人,有四季如春之美名。城市有不少國立的研究機構和高校,其中包括基督教電台使團 CRMF、巴布亞新幾內亞醫療研究所、國立電影學院、美拉尼西亞學院、戈羅卡大學等。樂施會、拯救兒童基金會等一些非政府組織也在戈羅卡設有辦事機構。戈羅卡還是「泥人」阿薩羅族博物館的所在地。
前往泥人族「Mud Man」的故鄉-阿薩羅,此族人不畫臉而套泥製面具,一個約五、六公斤重,個個渾身塗滿了泥漿,造型動作遠看像外星人,近看則似立起的大青蛙。我們在此村落欣賞阿薩羅泥人的表演及製作各式獨特的泥人面具。
Mumu 控窯美食除了認識族人平日的生活作息,更是最特別的在地餐食-Mumu 控窯體驗!
首先在地上挖坑,堆上燒紅的石頭,上頭放上香蕉葉,再擺進雞豬和新鮮蔬果,最後將香蕉葉蓋起來後用土掩蓋。族人在控窯過程中擊鼓歌唱、跳舞作樂,烹煮好即可享用控窯料理的好滋味。
搭機返回摩勒斯比港 Port Moresby。摩勒斯比港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首都和最大港市。第一個看到它的英國人是1873年的約翰莫爾斯比上尉。它是為了紀念他的父親,海軍上將費爾法克斯莫爾斯比爵士而命名的。
摩勒斯比港市區觀光:參觀展出有許多土著文化的▲國立博物館、△國會大廈, 以及巴布亞特殊的熱帶植物生態的▲莫爾茲比港自然公園、△聖瑪利大教堂、△舊國會大樓、△柯伊市集等。
▲國立博物館建於1975年,並於1977年向公眾開放。館內收藏著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22個省的文物。
△國會大廈於1984年開放,將傳統設計與現代建築技術融合在一起。
▲莫爾茲比港自然公園始於1975年的國家植物園。2012年成為莫爾茲比港自然公園。是巴布亞新幾內亞唯一的國際公認的野生動植物公園,為旅遊,動物福利,保護,研究和社區自然教育奠定了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基準。
摩勒斯比港的市區景點大多集中建造在懷加尼區 Waigani。懷加尼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的郊區。 包括有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國會大廈,國家和最高法院,巴布亞新幾內亞大學,巴布亞新幾內亞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
早上飛往所羅門群島首都-霍尼亞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地區的轉捩點。所羅門群島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國,位於澳洲東北方,巴布亞新幾內亞東方,是大英國協成員之一。共有超過990個島,陸地面積共有28450平方公里,最西與最東之間的島嶼大約相距1500公里。霍尼亞拉港口,作為通向其他島嶼的主要交通樞紐;市內國家藝術館公園是人們休閒的重要場所,此外主要建築有政府大廈和國家博物館,還有遊艇俱樂部。
所羅門群島仍然到處可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遺跡,也吸引了國際遊客。
首先參觀▲瓜達坎瑙島紀念公園是島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紀念碑。它成立於1992年,用以紀念在1942年至1943年的瓜達坎瑙戰役期間喪生的美國人及其盟友。
▲日軍戰爭紀念碑、▲美軍戰爭紀念碑。
受到霍尼亞拉居民的歡迎的▲Kakambona 海灘,在成排椰子樹的卵石細沙灘上漫步放鬆。
▲比廬露天戰爭博物館距霍尼亞拉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這裡有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斐濟和新西蘭的紀念館,四把大型日本野戰槍以及幾架美國和日本飛機的遺骸,轟炸機,閃電戰機和戰鬥機。
▲所羅門國家博物館及美術館:陳列著傳統手工藝品和歷史文物,特別是有關考古,貨幣,武器,語言,個人裝飾品,傳統音樂和舞蹈,農具,該國生活和自然環境,釣魚的展覽工具,以及許多出版物。博物館的文化中心陳列著來自所羅門群島九個省的八座傳統房屋,建於1981年。
所羅門人特別擁有藝術領域的才華,從編織,紮染,籃子編織到用貝殼或紙製作珠寶。索羅門島民從海中汲取靈感,製作並雕刻了精美的碗,雕像和壁飾。雕刻師使用幾種類型的木材,包括花梨木,煤油木和皇后黑檀木。他們精心設置了貝殼鑲嵌物進行裝飾,以創造出美觀實用的藝術品。
▲霍尼亞拉植物園:遊客可以在宜人的林地步道中享受這自然生態的一切,特別展示了整個群島的許多蘭花物種。此地也曾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和美國軍隊的基地。
▲海岸看守者紀念碑:位於霍尼亞拉的克魯茲角Point Cruz。這座紀念碑對所羅門群島很重要,因為它是建立所羅門群島自豪感的標誌,是該國的象徵性歷史,特別是紀念所羅門群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地偵察員和海岸看守者的努力和承諾。
所羅門群島有多達60種不同語言的種族,錫卡亞納 Sikaiana 是最小的種族之一,Sikaiana 居住著有自己語言,文化和遺產的玻里尼西亞人。
▲錫卡亞納文化之旅:距離機場不遠的特納魯海灘 Tenaru Beach,認識當地社區文化,品嚐當地美食,烹飪食物方式及製作椰子製品和編織手工製品。
搭機前往萬那杜 Vanuatu。
萬那杜是火山群島,最初是美拉尼西亞人的住所。歐洲人於18世紀後期開始在該地區定居。1880年代,法國和英國宣布擁有該國的部分領土。1970年代成立了獨立運動,1980年成立了萬那杜共和國。2006年英國新經濟基金會發佈萬那杜為全世界排名第四幸福的國家,令人不禁嚮往萬那杜人單純甜美的生活。
萬那杜有100多種語言,是世界上語言上最多樣化的國家。
享用晚餐時可以同時欣賞壯觀的火焰舞蹈 Fire Show,融合了多種火棍旋轉及噴火表演,並且融合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是萬那杜當地人和遊客必看的節目。您在太平洋其他地方看不到這樣精彩的節目。
大地假期精心安排萬那杜維拉港 The Stonegrill Restaurant 石頭炙燒牛排風味餐。
搭機前往法屬新喀里多尼亞,是南太平洋地區第三大島,次於紐西蘭及巴布亞新幾內亞。被世界上最大的潟湖以及全球第二大的活珊瑚群(僅次於澳洲大堡礁)所包圍,這是一個熱帶天堂,首都努美亞被稱為南太平洋上的巴黎,可隨處見到法國殖民時期的建築。努美亞通過文化和風格的融合建立了自己的太平洋形象。 這種文化多樣性反映在其建築及景點上。
努美亞一日遊。
參觀▲椰子樹廣場一直是努美亞的心臟。佔地約4公頃,從東到西長400公尺,其廣闊的濱海大道略帶坡度,全年都是聚會和慶祝活動的場所,使城市的中心充滿生氣。在1893年新喀里多尼亞接管40週年之際建立了天體噴泉,象徵性的紀念碑裝飾著這個美麗的地方。軍隊是該地區的第一批“擁有者”,在廣場上種了許多椰子樹。 很快居民開始將其稱為“椰子樹廣場”。
▲努美亞城市博物館:位於城市中心的一棟歷史豐富的建築中。它始建於1874年,最初是新喀里多尼亞第一家銀行的所在地。破產後,努美亞市政府收購了該建築並將其轉變為該市的臨時市政廳。這個美麗的小博物館專門針對努美亞歷史不同時期的常設展覽外,還定期舉辦臨時展覽,以便更好地了解新喀里多尼亞。
▲棲包爾文化中心是由當代有名的建築師 RENZO PIANO以本地KANAK草屋為設計概念來建造的,該中心的設計對島上的傳統建築進行了現代而宏大的詮釋。以卡納克族政治領導人珍瑪麗棲包爾 Jean-Marie Tjibaou 的名字命名,文化中心的建立是為了慶祝卡納克當地人的歷史和文化。一些展覽展示了部落藝術的豐富性,其中包括雕刻的屋頂長矛,日常用品和復雜雕刻的儀式雕塑,反映了當代卡納克和大洋洲藝術的多樣性。
▲聖約瑟夫教堂 Saint Joseph's Cathedral:努美亞的羅馬天主教教堂。大教堂佔據市中心並俯瞰海灣。從1887年開始為期十年的由一位監獄勞工建造。 它以紀 念聖母瑪利亞的丈夫約瑟夫而得名。 建築物上還有許多彩色玻璃窗,代表著聖經和聖徒的角色。建築風格與某些拉丁美洲的教堂相似,並於1992年被列為歷史古蹟。
▲【三石塔】(哈安蒙加 Ha'amonga)這座建築建於公元1200年,圖依東加 Tui Tonga 是當時統治東加萬族的國王。此後,東加王國歷經風雨,經歷了圖依哈塔卡拉瓦王朝 Tui Ha'a Takalaua,圖伊卡諾庫柏魯 Tu'i Kanokupolu 王朝,陶法阿豪王朝,然而這雄偉並能帶來勝利的三石塔卻始終屹立不倒,無聲的記錄著湯加這片土地上的起起落落。它是由三塊火山岩搭建而成的高為5公尺的巨型石拱門,在早年國王出征前必須由此門經過,才能凱旋歸來,也是一座瞭望塔。三石塔是看到世界第一縷陽光之地,因此每年都有好多人為了看到第一縷陽光而來此觀光。在東加的傳說中,三石塔也被認為是毛伊神 MAUI 製作的,因為這些石頭太大了,凡人都無法處理。
在眾多的王室陵墓群中最著名的▲【巴巴奧特里亞之墓】在東加東部的拉帕哈 Lapaha 或其附近,有22至28個皇家陵墓。 墳墓是石製穹頂,“帶有階梯狀金字塔效應的大地平台,由精心放置的擋土牆支撐”。傳統的葬禮表明,王室陵墓對東加社會具有持續的文化意義,東加社會具有很強的等級制,由國王,酋長和平民組成。 墓葬也是古代東加王國的象徵,這是唯一一個顯著延伸到其他群島和島嶼的太平洋社會。前往▲【蘭卡風華手工藝中心】: 該中心收藏了最齊全的傳統東加手工藝和精美藝術品,包括傳統的樹皮布(Tapa)服飾,斑蘭葉的編織工藝品,東加珠寶和木雕。蘭卡風華手工藝品中心地理位置優越,工藝品被嵌入東加文化中,並成立了該中心以保留這些古老技能並推廣東加手工藝品。這些都是本地製作的,反映了東加王國的驕傲文化和傳統。
晚間欣賞★東加民俗舞蹈,享用傳統東加餐。
搭機前往吐瓦魯。
吐瓦魯是位於南太平洋的島國,首都富納富提,是現時除了教廷以外人口最稀少的國家。由於地勢極低,溫室效應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對吐瓦魯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島嶼面積狹小,地勢低窪,最高的地方不超過海平面4公尺。作為世界上最小,最偏遠的國家之一,太平洋這個未被破壞的角落提供了一個寧靜,非商業化的環境,非常適合休息和放鬆。 壯觀的海洋環境由廣闊的海洋,環礁,宏偉的潟湖,珊瑚礁和小島組成,所有這些都提供了吐瓦魯獨特的氛圍。
搭船出發至小離島富納法拉,距首都船行約四十分鐘,與世隔絕,島上僅共三十餘口人家,宛如世外桃源。
富那富提全日觀光。
參觀當地▲吐瓦魯教會:主導著該國社會,文化和政治生活的大多數方面。在19世紀末,後來成為吐瓦魯教會的傳教士主要是薩摩亞人,他們影響了吐瓦魯語言和吐瓦魯音樂的發展。
▲植物園(台灣技術團) 2003年9月簽訂農業技術協定,同年底派遣農技團赴吐瓦魯發展農業。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駐吐瓦魯技術團執行的「園藝作物發展計畫」,協助吐瓦魯農民提升蔬果作物栽培技術,建立友誼農場示範生產。
參訪△中華民國駐吐瓦魯國大使館:中華民國與吐瓦魯於1979年9月19日建交,同年10月4日設置大使館。歷年來雙方進行各項文化交流合作。
△總理府:吐瓦魯於1978年10月脫離英國獨立。它是君主立憲制國家,每四年由15名成員組成的一院制議會選舉產生。 內閣由總理(由多數國會議員選舉產生)和幾名部長組成。
▲吐瓦魯國家圖書館及檔案館: 成立於1978年9月1日。在吐瓦魯脫離英國殖民地的政治獨立之前,吐瓦魯需要一個圖書館和檔案館來保護圖瓦盧的文化,政治和公共檔案。吐瓦魯唯一向吐瓦魯人民及其政府提供圖書館服務的圖書館。 它還向人民和政府提供檔案服務和其他記錄管理服務。